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
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
從祖師四十八訓彙整”末後一著”要旨
從祖師四十八訓彙整”末後一著”要旨
【第三條】
末後一著,乃千真之嫡派,萬聖之命脈也。見者成佛,修著成聖。
【第五條】
末後大道,乃發萬聖之未發,補萬賢之未備,道合三教,理貫人天,註書立說,必須引經據典;合天、合地、合人、有理、有氣、有象、知理者,可以制禮,而親親之殺,尊賢之等,方有條而不紊。
【第二十條】
末後大道,會三教而歸一,合萬法而不二。得者成仙,見者成佛,修者成聖。
【第二十二條】
「任他滄千萬變,無極真如鎮常存。」此乃末後一著:即一指躲閻羅之法眼。
【第三十三條】
諸家丹經,惟參同契,悟真篇,與一氣之流行,日月之盈虧,頗有見解 。而吾之三易深源、一貫探源,已賅括其義過之。如欲看來亦可,如欲不看亦可。其男女、龍虎、鉛汞、鼎爐、火藥之寓言;淺見者,多妄憶錯會,流入旁門。吾人既得末後一著,最上一乘之法;三教聖經,足可證驗。諸般丹經法不可用也。
從祖師四十八訓彙整”道是甚麼”?
從祖師四十八訓彙整”道是甚麼”? 20210829
【第一條】
吾人當知,斯道乃生天、生地、生人,生物之大體;成佛、成仙、成聖、成賢之大用,會通三教,貫徹天人;有無顯微,體用合一,中邊本末,事理兼該。是道也,以覆冒萬物而言,則謂之「天」。以主宰萬物而言,則謂之「帝」。以真實無妄而言,則謂之「誠」。以萬物共由而言,則謂之「道」。
【第十四條】
斯道乃三教合轍之秘,萬聖當歸之蘊。苟非上根利器,天資高,學力到,聞道早者,不能洞徹底裡。如孔聖之徒三千,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,而一貫之道,顏、曾而外,知者落落。釋迦佛傳道西竺,說法四十九年,大小三百餘會,口吐五千四十八卷大藏經典,後來拈花示眾,一點禪機,惟摩訶迦葉,破顏一笑,靈山一笑,人天百萬,悉皆驚疑。由此觀之,「道」豈易傳之事哉!毫厘之差,千里之謬;以訛傳訛,愈傳愈訛,自誤誤人,其害有不可勝言者。
【第三十條】
吾「道」乃三聖之嫡派,萬法之真宗。親奉無皇聖中之敕旨,玉皇大帝之大帝之牒文。三曹會議,千真萬聖,搭手助道;一赦即登覺路,一指便通天界大無不包,細無不貫,知有無之同源,明事理之一致。守一、歸一、貫一、瞭若指掌。
【第四十條】
學者當知,吾道乃發前聖未發之秘,補前賢未補之蘊。不但會通三教,而理天實超三教之上。不但包含萬法,而無極實為萬法之祖。道大莫容,曲高和寡。辦此道者,當存遯世不見而不悔之志。果能入於其道,自然天下化成。
【第四十八條】
此道乃開天、收天之大事,原始、返終之鉅典。成聖、成賢、成仙、成佛之真業。
金剛經-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”彙整
金剛經-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”彙整 20210829于水田茶堂
1、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云何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
2、善男子、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
3、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?如來有所說法耶?
4、須菩提言:如我解佛所說義,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。
5、若復有人,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其福勝彼。何以故?須菩提,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。
6、是故,須菩提,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應生無所住心。
7、若有人能受持讀誦,廣為人說,如來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不可量、不可稱、無有邊、不可思議功德。如是人等,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何以故?須菩提,若樂小法者,著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,則於此經不能聽受、讀誦、為人解說。」
8、復次,須菩提,善男子、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,若為人輕賤,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;以今世人輕賤故,先世罪業則為消滅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9、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善男子、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佛告須菩提:「善男子、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:‘我應滅度一切眾生,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’何以故?須菩提,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所以者何?須菩提,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」
10、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於燃燈佛所,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說義,佛於燃燈佛所,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佛言:「如是,如是,須菩提,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,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: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’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,作是言: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’何以故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若有人言:‘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’,須菩提,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,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是中無實無虛,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。須菩提,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
11、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為無所得耶?」佛言:「如是,如是,須菩提,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乃至無有少法可得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「復次,須菩提,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,所言善法者,如來說即非善法,是名善法。」
12、須菩提,汝若作是念‘如來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’。須菩提,莫作是念‘如來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,汝若作是念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說諸法斷滅’,莫作是念!何以故?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於法不說斷滅相。
13、須菩提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於一切法,應如是知,如是見,如是信解,不生法相。須菩提,所言法相者,如來說即非法相,是名法相。
從金剛經看菩薩應有的修持
從金剛經看菩薩應有的修持
20210829于水田茶堂
第三品·大乘正宗分
1佛告須菩提。諸菩薩摩訶薩。應如是降伏其心。
2須菩提。若菩薩有我相。人相。眾生相。壽者相。即非菩薩。
第四品·妙行無住分
復次。須菩提。菩薩於法。應無所住行於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。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須菩提!菩薩應如是布施。不住於相。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。其福德不可思量。須菩提。於意雲何。東方虛空可思量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須菩提。南西北方。四維上下。虛空可思量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須菩提。菩薩無住相布施。福德亦復如是。不可思量。須菩提。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。
第十品·莊嚴凈土分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菩薩莊嚴佛土不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莊嚴佛土者。即非莊嚴。是名莊嚴。是故須菩提。諸菩薩摩訶薩。應如是生清凈心。不應住色生心。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第十四品·離相寂滅分
1菩薩應離一切相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不應住色生心。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。應生無所住心。若心有住即為非住,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。須菩提。菩薩為利益壹切眾生故。應如是布施。
2須菩提。若菩薩心。住於法而行布施。如人入暗,即無所見。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。如人有目。日光明照。見種種色。
第十七品·究竟無我分
1須菩提。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
2須菩提言。世尊。如來說人身長大。即為非大身。是名大身。須菩提。菩薩亦如是。若作是言。我當滅度無量眾生。即不名菩薩。何以故。須菩提。實無有法名為菩薩。是故佛說。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。須菩提。若菩薩作是言。我當莊嚴佛土。是不名菩薩。何以故。如來說莊嚴佛土者。即非莊嚴。是名莊嚴。須菩提。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。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
第二十八品·不受不貪分
須菩提。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。持用布施。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。得成於忍。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。何以故。須菩提。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。須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菩薩不受福德。須菩提。菩薩所作福德。不應貪著。是故說不受福德。
從論語彙整顏回之行誼
從論語彙整顏回之行誼
從論語彙整君子應有的條件
從論語彙整君子應有的條件20210828於水田茶堂
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
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
坐忘
喝白開水雖然也流了汗,但只局限於熱了就流汗,身體沒有氣流升騰,沒有什麼變化。老生茶的茶氣是在體內迴圈,可以打通經絡,在身體瘀堵處能感受到酸、痛、脹、麻,跳等各種感覺。故熱水和老生茶所流的汗還是大有區別的。
老茶下肚就想打坐,那股老茶氣已經上了頭頂,不想再動彈,馬上開始打坐。在打坐的過程中,很自然的忘記了呼吸,忘記了周天運氣,忘記了旁邊還在對話,就在那個當下感覺自己睡著又沒睡著,身體顫一下,又顫一下。雙盤的腳早就沒了知覺,只是左邊的盆骨開始一陣一陣的酸,我也不知道坐了多久,不請求自己堅持疼痛所以醒來。那股勁兒還在頭上,也沒有故意將它收回,隨他去吧。
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
身體讀茶
身體讀茶,天下無茶,雖說簡單,深奧如自然,不可思不可議,唯有真心以對,耐心踐行,堅持堅定,無言之教,以茶為師,漸學漸行,漸行漸學中去體驗,去體悟,去總結,去發現。身體讀茶的過程中要學會自照、自察、自查、自糾自己對待人事物的態度和角度。身體讀茶,無言之教,以茶為師,只有通過不斷的堅定的讀茶,喝茶運動,喝茶養生,靜心入定的過程中不斷積累,最終身體越來越通透,生命也會越來越通透,最終生命會自動自知、自照、自悟,自明。
西遊記
西遊記 人生如戲·但看先哲這篇《修行即是一部西遊記》: 西遊記演角色扮演,意馬馳騁八識馳衍;不是別人皆自導演,識轉智慧安然無間;過程曲折阻礙難前·意馬牢拴駕馭恆遠; 精采好戲不斷上演,心猿鬧弄緊箍念咒;人生何嘗不是演戲, 心中默念五字真言;修道亦是橫逆考驗·日久功純止息妄念; 西...
-
彌勒真經-嬰兒姹女常持念-略探「嬰兒」之意 對於身心健康,除了保持簡樸以外老子還主張「歸真」,希望人們的心性都能回復到其最初始的真性狀態。那麼人的最初始真性狀態是什麼呢?就是「嬰兒 狀態」。人類嬰兒時期無任何心機,全憑生理自然真性運作,所以老子認為嬰兒 是最接近「道」性的。因...
-
一杯茶湯的管理——司茶人 “一杯茶湯的管理”,短短一句話,但卻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、技術體系、藝術體系、美學體系,終始本末,缺一不可。茶事中,人是其主體,茶是其客體。人與茶的每一次相遇,共同創造的皆是美好茶湯之作品。 行茶,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茶空間,一方...
-
◎如何在家修 師言。善知識。若欲修行。在家亦得。不由在寺。在家能行。如東方人心善。在寺不修。如西方人心惡。但心清淨。即是自性西方。韋公又問。在家如何修行。願為教授。師言。吾與大眾說無相頌。但依此修。常與吾同處無別。若不 依此修。剃髮出家。於道何益。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