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
茶禪之於止觀的作用
茶禪之於止觀的作用
“茶禪一味”道盡茶中所蘊涵的佛法,趙州禪師“喫茶去”的公案,更成為禪門千古流傳的佳話。茶原是中華民族的“國粹”,更是佛門的珍品,茶與佛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品茗不只是味覺的享受,更是滋養色身、潤澤心靈的甘露法藥。在煩悶躁動的現代社會,茶禪是修心的輔助方法。中華民族茶禪文化的精神樞機概括為 “正、清、和、雅”,內涵說的是在品茶的過程中悟得禪機,在禪境中體悟茶湯由濃至淡的過程。“禪”由心悟,“茶”體現物質的靈魂, “一味”是心與茶、心與心的融合。茶與禪本是兩種文化,在歷史的發展中發生碰撞並產生火花,進而相互融合、相互影響,最終結合成 一種新的文化形式,即茶禪文化。六祖慧能曰:「外離相即禪,內不亂即定。」禪定與正念本是同源,茶道有一定的儀軌進行,茶禪即是將既定的茶道儀式以正念的心態和技巧表現,不讓六根向外攀緣、評比,而是將六根往內收攝,歸于自性。所謂:「誠於中,形於外。」若長期在茶禪的薰陶下,人的氣質、行為必然淡定、從容、優雅。
禪宗為佛教眾多門派中的一支,禪修要求人們要保持內心的平靜, 不要受到任何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煩惱或困擾,自然能自見本性。在佛教經典中「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」被視為人類主觀認知的能力,也就是六識。在茶禪的意境與品茗的過程中,眼觀茶色, 耳聽沸音,鼻聞茶香,舌品茶味,身體感受茶道的內蘊,攝心專情於 茶事,調身、調息、調心,觀澄世事浮雲、聽靜塵世喧囂、品淨紅塵 紛擾、淡定心猿意馬,了悟茶禪,空靈心意、修然自在、了無罣礙。研究發現茶和禪是一體的兩面,茶禪將參禪修鍊融 入茶事與茶道,在實踐中學習、在學習中實踐;並發現在茶禪的奉茶過程,茶人經由心理的覺知體會茶禪修為的感動,覺察身心靈如何濾濁揚清、定靜安慮的心路歷程。道本自具足,就在見聞覺知,時時刻刻不離當下,入參破參、悟行合一。天臺「止觀」重視禪定由定生慧,而品茗有助於靜心提神,能使心神安住於一境,此章節論述茶禪相即的實踐功夫次第與意境。天臺止觀禪修中「止」在於離欲(離我見、離我執),「觀」是在「止」之後,心靈以一種清淨心去觀照事物、明心見性。透過茶禪即味之修持,以茶為機,以達到茶禪平等慈悲的境界。唐代陸羽《茶經》曰:「茶之為用,味至寒;為飲,最宜精行儉德 之人。」茶禪是一種修為,將禪學的覺察與領悟融入茶事的過程與活動,茶人的心境以追求清淨、自然、簡樸為依歸,祈能體現誠敬空靈 的心境,不受任何羈絆,專心一意的泡茶,體現真正的茶禪一味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西遊記
西遊記 人生如戲·但看先哲這篇《修行即是一部西遊記》: 西遊記演角色扮演,意馬馳騁八識馳衍;不是別人皆自導演,識轉智慧安然無間;過程曲折阻礙難前·意馬牢拴駕馭恆遠; 精采好戲不斷上演,心猿鬧弄緊箍念咒;人生何嘗不是演戲, 心中默念五字真言;修道亦是橫逆考驗·日久功純止息妄念; 西...
-
彌勒真經-嬰兒姹女常持念-略探「嬰兒」之意 對於身心健康,除了保持簡樸以外老子還主張「歸真」,希望人們的心性都能回復到其最初始的真性狀態。那麼人的最初始真性狀態是什麼呢?就是「嬰兒 狀態」。人類嬰兒時期無任何心機,全憑生理自然真性運作,所以老子認為嬰兒 是最接近「道」性的。因...
-
一杯茶湯的管理——司茶人 “一杯茶湯的管理”,短短一句話,但卻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、技術體系、藝術體系、美學體系,終始本末,缺一不可。茶事中,人是其主體,茶是其客體。人與茶的每一次相遇,共同創造的皆是美好茶湯之作品。 行茶,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茶空間,一方...
-
潘華齡道長超拔的氣天仙 比干、黃飛虎、秦紘、左光斗、史可法。 比干 比干是商王 文丁 ( 太丁 )之子, 帝乙 之弟,帝辛( 紂王 )的叔父,官 少師 ( 丞相 ) 。生於殷帝乙丙子之七祀。一生忠君愛國倡導「民本清議,士志於道。」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