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

自性自度

自性自度 禪宗關於解脫的理論,惠能強調從自心中求佛,一切眾生悉有佛性,佛性具有自覺的能動作用,人人皆可成佛。修行只是修自心,在自己的心性上下功夫。 惠能說:「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。聽說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。」 。 一般佛教比較重視外在的形式、儀軌、偶像崇拜,讓人覺得解脫成佛要靠外力的救拔,惠能認為「迷人念佛求生於彼,悟人自淨其心。」 「東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西方。西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何國?」 修行本來就是要靠自己,別人無法取代。佛教的三世因果及業報輪迴觀,也是自力精神的展現。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現在的一切,都緣自於過去的業,未來將受現在所造業的影響。一切皆由自己所造成,故一切皆由自己去償還或享受,這些都是自力自主的精神表現。「師父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」惠能認為自心自性是佛,人心即佛心,人性即佛性。成佛就在個體當下現實之心的一念之間,可以不須靠外力。 「超凡入聖後,尚須自聖起修。徹明本心後,尚須自心起修。頓悟自性後,尚須自性起修。證得成佛後,尚須自佛起修。」 據《壇 經》記載弘忍親受惠能衣鉢後,送惠能至九江驛,上船後,弘忍把櫓自搖,惠能 隨即把櫓。《壇經‧行由品》云:祖相送,直至九江驛。祖令上船,五祖把艣自搖。惠能言:「請和尚坐。弟子合搖艣。」祖云:「合是吾渡汝。」惠能云:「迷時師度,悟了自度; 度名雖一,用處不同。惠能生在邊方,語音不正,蒙師傳法,今已得悟,只合自性自度。祖云:「如是,如是!以後佛法,由汝大行。」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,惠能藉著過江自度,來比喻學佛之人求解脫應該靠自己,不是靠他力(佛菩薩或他人之力)。「迷時師度,悟了自度。」善知識只是指引方向,為眾生做增上緣而已。要覺悟解脫,應靠自己的力量。 《壇經‧懺悔品》惠能云: 自修自行,見自己法身,見自心佛,自度自戒,始得不假到此。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,是真歸依。 惠能雖然強調自性自度,但也不反對「迷時師度」的必要性。他度的方式對一般 的眾生是很重要的。 《壇經‧般若品》惠能又云: 三世諸佛、十二部經,在人性中本自具有。不能自悟,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;若自悟者,不假外求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,無有是處。 何以故?自心內有知識自悟。若起邪迷、妄念顛倒,外善知識雖有教授,救不可得。 一般眾生在修行中較難以自悟,必須靠善知識的指引,他度只是一個外因,最後關鍵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。我們的內心有自覺自悟的能力,有智慧自己覺悟,解脫的關鍵在自身。 「人人本性,皆自具有般若,般若自生,而非外來。 無論持誦《金剛經》或他經等而得般若,或由上師指點開示而得般若,其本體皆係自性自生般若。」眾生自心內原有般若智慧可以自悟。如果另起邪見,迷自本心,顛倒妄想,心外的善知識雖然給予教導,也是無法解脫。《壇經》承襲了傳統佛教的觀點,認為萬法盡在一心,眾生心具足一切,包括佛性、本覺、真如本性。所以惠能認為「佛向性中作,莫向身外求。」 成佛要向內用功,不要向身外求佛土。 《壇經‧般若品》惠能開示云: 智慧觀照,內外明徹,識自本心。若識本心,即本解脫。 若開悟頓教,不能外修,但於自心常起正見,煩惱塵勞常不能染,即是見性。 人心具足一切,心的本質即人性,因此佛性、真如本性都寓於人性之中。人與佛的根本差別在於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否。也就是眾生的心地是成佛的根源所在。惠能提出成佛是自性自度,無須靠外界他力的自我解脫。《壇經‧懺悔品》惠能對自性自度的解釋:善知識!大家豈不道,眾生無邊誓願度。恁麼道,且不是惠能度。善知識! 心中眾生,所謂邪迷心、誑妄心、不善心、嫉妬心、惡毒心,如是等心,盡是眾生。各須自性自度,是名真度。何名自性自度?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,將正見度。既有正見,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,各各自度。 邪來正度,迷來悟度,愚來智度,惡來善度;如是度者,名為真度。又煩惱無邊誓願斷,將自性般若智,除却虛妄思想心是也。又法門無盡誓願學,須自見性,常行正法,是名真學。又無上佛道誓願成,既常能下心,行於真正,離迷離覺,常生般若。除真除妄,即見佛性,即言下佛道成。常念修行,是願力法。 每個人習氣業力所產生的邪迷心、誑妄心、不善心、嫉妬心……等不善心所,這才是我們內心真正要度化的眾生。若要度化這些內心真正的眾生,要從自性下功 夫,迴光返照,照見自性,時時用自性清淨光明的功能、來觀照內心的不善心所,當觀照到心裡的愚痴、愚妄等不正確的觀念,以般若智慧,把這些不正確的觀念 一一淨化,「邪來正度,迷來悟度,愚來智度,惡來善度。」若能如此度者,是名「真度」。所以眾生的自性靠自度,非佛能度或師能度,是靠眾生自己智慧悟解。慧海在《頓悟入道要門論》說明與此相類似的思想:眾生自度,佛不能度,若佛能度眾生時,過去諸佛,如微塵數,一切眾生,總應度盡,何故我等至今。流浪生死,不得成佛。當知眾生自度,佛不能 度,努力努力。自修,莫倚他佛力。禪宗把解脫全部都付諸自性,所以倡自性自度,禪宗所說之佛非自性以外的其他 佛,而是眾生自己本心本性的佛,悟此本心本性本來是佛,即與佛無差別。在《壇 經‧機緣品》有一僧問惠能,黃梅心法(弘忍大師的衣鉢、心法)什麼人得?惠能說會佛法的人得。此段對話說明自性自度: 一僧問師云:「黃梅意旨,甚麼人得?」師云:「會佛法人得。」僧云:「和尚還得否?」師云:「我不會佛法。」 淨因法師說:「『我不會佛法』,這句話不是六祖惠能的反語,也不是自謙的話, 而是點出弟子不能從老師那裏獲得明心見性的心法,因為『凡是有法相,皆是虛 妄』,『本來無一物』,從何而得?然而,『明心見性』這等大事雖然求不得,但可通過領悟諸法空相而得。正如《心經》云:『無智亦無得』。因此,六祖惠 能一句『我不會佛法』,點出禪宗強調自證自悟的主張。」 明心見性的心法是 超越邏輯,言語道斷,但可以通過領悟諸法空相而得。《壇經‧機緣品》懷讓禪 師對佛性的看法是「說似一物即不中」,惠能的四偈句說「本來無一物」,無法用任何比喻形容描述,只能用直覺觀照萬物空無自性來體會。惠能說:「我不會 佛法」,惠能不提倡讀經,但也不反對讀經,經書是修行輔助的工具,不可太過 於依賴,佛法的修行重點在心,關鍵在往內體悟自性,修行者要靠自己自性內悟 來完成生命的覺醒與解脫。惠能認為萬法不離自性,以自性為中心,反映在修行功夫上,惠能教導眾生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,都以自性自度、自性自悟、自性內悟(自悟修行)或道由心 悟等自修法門,是依靠自我努力而成佛,不是外力所能成就。惠能進而傳授「自 性五分法身香」,授「無相懺悔」,發「四弘誓栀」,授「無相三歸依戒」等,總 以「自性真如佛」為出發點,以證得「法身」為宗旨。惠能的心行禪修都以此中 心思想來貫穿,惠能在頓悟的基礎上,強調自性自悟,又在自性自悟的原則上, 擺脫傳統佛教的修行方式,彰顯《壇經》獨特的修行方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西遊記

西遊記 人生如戲·但看先哲這篇《修行即是一部西遊記》: 西遊記演角色扮演,意馬馳騁八識馳衍;不是別人皆自導演,識轉智慧安然無間;過程曲折阻礙難前·意馬牢拴駕馭恆遠; 精采好戲不斷上演,心猿鬧弄緊箍念咒;人生何嘗不是演戲, 心中默念五字真言;修道亦是橫逆考驗·日久功純止息妄念; 西...